股东大会小股东强烈表达对分红不满
高管含糊应对
余儒文
绘
A股市场的分红问题向来被股民诟病。
自2000年底以来,管理层强化上市公司分派现金股利的*策,有再融资要求的上市公司一改过去不发或少发现金股利的做法,尽量迎合证监会关于派发现金股利的规定。而且,现在又出现了超额派发的现象,分红被一些上市公司当作了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
由衷呼吁,上市公司在分红问题上尊重股民,不要敷衍股民,更不要糊弄股民。主持人:郭廷炜
要监督但不是妖魔化
有人对A股上市公司做了一番统计,最近10年里累计派息接近了2.47万亿元,而大股东则拿走了超过一半的红利,所以有些愤愤不平。对于这个统计,我个人觉得没多大意义。因为根本不用着做复杂的统计,大家都知道,大股东一定是拿走了现金分红的大头,谁叫人家的股权比例大呢,这本身就是A股市场股权结构分布上的一个“特点”。
一直以来,我们大多会站在弱者一边,比如在A股市场处于弱势的小股东、小散户。但是,股份制公司的特点之一就是同股同权,假设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是60%,那就对不起了,分红里的60%就该是大股东拿走的,这完全合法。但大家会说,这不合理更不合情。
确实,大股东的持股成本极低,有些甚至通过上市前的分红做到了“零成本”,算是一本万利;而普通投资者即使是在IPO时以发行价购买的股票,这成本与分红收益一对比,还是少得可怜,很多公司的股息率都跑不过存款利息。
说得残酷一些,这是投资者在买入这些股票时就已经摆明的事实。对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估值是基于很多因素综合判断后得出的,包括行业前景、管理水平、分红收益状况,从理性的角度讲,只有认同了当前股价才应选择买入。但人总有非理性的一面,很多时候只是看到股价有短期炒作的可能就仓促买入,等到投机失败被套牢时,对这只股票就会横看竖看都来气。
这就好比,让短跑运动员参加长跑比赛,怎么会不出问题?所以,分红的问题,牛市里不会有人关注,而到了熊市必定会被拎出来“公审”一番。
我个人认为,也没必要妖魔化大股东,没有他们当初的创业,也就没有现在的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比例,他们该拿多少分红是多少。
但是,小股东与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利益博弈绝对是必须的,对后者的行为要有足够的监督。例如,高价IPO不久即高额分红,大股东趁机套走上市公司手中现金,对这种行为必须杀一儆百。再则,因高额分红导致上市公司资金紧张而启动再融资,尤其是低价定向增发,里头是否藏有隐情,也该重点关注。丁艳芳希望设定分红率的“红线”
上市公司分红是一个老话题,被翻来覆去说了那么多年还在说,恰恰说明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郭树清在出任证监会主席后曾专门强调过分红的问题,一度让不少投资者感觉很振奋,认为分红问题在监管部门重视之下会有明显改善。
但等到了今年4月底后,随着上市公司去年的年报和分配方案公布完毕后,不少投资者再度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中,因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分红上依然不给力,就那么“意思”一下,这不分明是在敷衍投资者吗?
不少股民在企盼A股能出现“漂亮50”那样的蓝筹股,但截至目前似乎仍然看不到希望。其实“漂亮50”首先是建立在高分红的基础上,这样才会对投资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而不是以近似于*博的心态在二级市场上追涨杀跌,使A股的生态大环境弥漫着投机的味道。
以银行股为例,净利润增长率动辄达到30%甚至更高的水平,但每年给投资者的分红相对来说少得可怜。上市银行对投资者给出的解释是需要补充资本金,而且每年给出的解释都是这么千篇一律,能令投资者看到高分红的盼头吗?
综上所述,希望监管部门能要求上市公司设定分红率的“红线”,通过建立强制分红的制度来保障投资者的切实利益。其实此举从根本上来说对投资者同样有利,因为这能赢得更多的投资者趋之若鹜。
徐可奇基金也应公平分红
对于基金,长期以来也流传着一个荒谬的不分红理论,开放式基金分红对于普通基民没有实际意义,基民投资基金也是为了博取净值差价,只要净值上升了,基民就没有意见了。
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他们主动分红意愿很低。因为规模意味着收入,一般而言,分红后基金公司规模会下降,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会减少,所以一般基金公司的分红意愿都不强,除非契约中有强制分红的规定。而主动分红“让利”的基金管理公司,多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如老基金的持续营销,新基金的发行等。
而在2008年,由于多数基金公司没有及时分红,股市的大幅下跌令投资者的牛市收益大幅缩水,甚至在2011年的熊市中将过往收益悉数吐回。
所以适时、公平地分红对于基民来说,既是保住收益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克制基金公司大股东无限度地榨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基金界这些年来的事实是:无论熊牛市,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大股东都能够稳赚不赔,“坐享”利润,唯独基民在承担最大风险。无论股市还是基金业,投资业处处需要彰显公平,而这一切有待监管层努力,尽早将基金管理人、大股东和基民的利益绑定起来,消除整个基金业链条上只有基民赔钱的现状。
孙琪股东大会上演“讨”分红一幕
如果要问投资者在炒股时除了关心股价,还会关心什么?相信在得到的众多答案中,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一定能占上不少比例。这一点,在我参加的多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便能一目了然。
其实,长期以来一些上市公司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行为已经伤了不少投资者的心,但在近期管理层大力提倡现金分红的背景下,那些“铁公鸡”们也成为了证券市场的治理对象。就拿今年来说,在股东大会上向公司高管直言“分红太少”的小股东数量较之去年已有明显减少。
不过,趁着召开股东大会之际,小股东在大会现场向上市公司“讨”分红的现象依然存在,有时甚至还会上演一幕“群起围攻”公司高管的场景。
“上市公司从我们小股东手中拿了钱却看不到任何回报,股价不见涨,就连分红派息都少得可怜,你让我们怎么对公司的将来抱有希望!”在今年某上市公司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一位小股东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单刀直入,强烈表达了对公司分红力度的不满,“公司去年的业绩表现理想,但为什么对我们小股民就那么抠门呢!派息一直都维持在如此低的水平,实在是搞不懂!”这位小股东的不满情绪迅速感染了在场的其他股东。
面对如此场景,上市公司的高管大多会采取含糊其辞的做法,将问题一笔带过,并不会向小股东做出详细的正面回应。于是,现场的小股东们见此状自然不乐意了,股东大会的进程也因此受到牵连,连环炮式地抱怨环节随之上演,会场气氛也一度处于尴尬境地。
其实,因回报股东的意识薄弱导致分红少甚至不分红的现象,在上市公司中还是较为普遍。再看看一些被封为“分红王”的上市公司,其实也并非真正慷慨。其分红派息的数据可能只是“表面风光”。在一些华丽的分红数据之下,投资者更要关注的是其股息率能否跑赢CPI。而事实上,仅有极少数的上市公司的分红股息率可以赢过CPI。
陈颖婕
派息前后可做一下投资
股市派息要比银行存款利息还低,对于小散户股东来说岂不是“不够塞牙缝儿”?我随手查了一下最近贵州茅台的派息预案:每10股派息39元多,近40元,而现在茅台的股价为217.92元,10股也就是2179.2元,也就是股东要从2179.2元里拿到40元,折算下来,其年利率才1.8%左右,这可比现在银行3.5%的1年定存要低出不少。
对此,一位投身股市多年的仁兄给我指点了一下迷津:“其实很多人都看重的是在派息前后做一下投资。一些做中、长线投资的投资者会趁除息前夕短线投资者回吐的时候入市,这样既可以买到一些相对廉价的股份,又可获取股息收入。”
而至于在除息前夕的哪一具体时点适合买入,他则表示比较难说。“一般来讲,越接近除息,卖出的短线客就越多,故原则上在截止的1~2天左右可买到相对适宜价位的股票;但也有大家都看好某股票,或者股息诱人,就会出现‘抢息’现象,所以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沈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