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血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嫌疑人X的隐身消瘦腹痛发热肝大 [复制链接]

1#
彭洋医术怎么样 http://www.hyfdcw.com/news/58095.html

病例介绍

患者男,34岁,主因“消瘦6个月,腹痛半个月,发热4d”入院。患者6个月前开始出现消瘦伴乏力,未在意。半个月前出现腹痛,为隐痛,服止痛药缓解。4d前寒战、发热,体温39℃,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及呃逆,予止痛、抗感染治疗3d未好转。1d医院急诊科,全腹增强CT:肝脾大、门静脉高压。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予抗感染治疗1d未好转。患病以来患者有双下肢痛,无腰痛,无关节痛,无皮肤瘙痒及灰白便,无牙龈出血及鼻出血,无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无呕血及黑便,睡眠差,近6个月体重下降30k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病史。无输血史及不洁注射史。当地有养羊区域,否认有羊直接接触史。

入院查体

入院查体:T36.6℃,P76次/分,R18次/分,BP/89mmHg,神志清,语言清晰,扑翼样震颤(-),球结膜无水肿,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染,无肝掌及蜘蛛痣,无毛细血管扩张,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未见静脉怒张,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节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肋下5cm,脾4cm,质硬2度,触痛(+),Murphy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入院前辅助检查:(年7月29日,外院)胃镜:浅表性胃炎;腹部CT:肝脾大,心包少量积液,肠系膜上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肝炎病*标志物阴性;出血热抗体阴性;肝功能:ALT、AST正常,Alb正常,ALPU/L。

年8月1日医院急诊检查显示:血常规:WBC10.9×/L,NEU%71.8%,RBC4×/L,Hb97g/L,PLT×/L;PT18.9s,PTA44%;尿常规:尿蛋白(+);全腹增强CT:肝脾大,门静脉高压,少量盆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入院初步诊断:门静脉高压症;消瘦、腹痛、发热、肝脾大;高血压;2型糖尿病。

入院后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系列、血脂系列、心肌酶谱、血清离子、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肝胆胰癌系列、铜蓝蛋白、免疫球蛋白定量、类风湿因子、血清补体、尿便常规正常。布鲁菌凝集试验、肝炎病*标志物、抗核抗体系列、肝病自身抗体系列、血细菌培养、痰细菌培养、结核抗体、*团菌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胸水结核杆菌DNA、EBV-IgM、CMV-IgM、HIV+TPPA阴性。

血分析:WBC6.1×/L,NEU%73.4%,RBC3.51×/L,Hb83g/L,PLT×/L;降钙素原0.69ng/ml;C-反应蛋白.00mg/L。凝血功能:PT16.0s;PTA59%;D-二聚体μg/L。

生化检查:Alb31.1g/L;ASTU/L,ALTU/L;GGTU/L;ALP.7U/L;TBil13.7μmol/L;血糖(空腹)10.77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

血细菌培养(骨髓,延长至13d):布氏杆菌生长。胸水生化检查:总蛋白50.5g/L,糖8.59mmol/L,氯97.3mmol/L;胸水常规: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总数10.20×/L,WBC1.18×/L;NEU%40%,红细胞形态为新鲜红细胞。

肝胆脾彩色超声检查:①肝脾大(同时伴有副脾);②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灶。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心内结构大致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静息状态下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比例增高,粒系有轻度感染表现。肝脏增强MR+MRCP:肝、脾增大;肝实质T2信号增高,注意弥漫性肝损伤。门静脉增宽,门静脉高压。心包少量积液,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肺CT:双侧胸腔积液。双肺膨胀不良伴炎症。胸椎MR:第9、10胸椎椎体骨质改变,请结合相关检查诊断。

诊断结果

最终确诊为: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性心包积液;布氏杆菌性双肺膨胀不良伴炎症、胸腔积液;布氏杆菌性肝损伤;布氏杆菌性第9、10胸椎椎体炎;继发性贫血;高血压;2型糖尿病。遂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体温逐渐正常,3周后停用左氧氟沙星,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利福平及多西环素9周,并接受门诊随访。

诊治思维

01

患者初次就诊时,是否考虑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是布氏杆菌病(布鲁菌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临床表现为脾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以及腹水。其中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约占95%。

本病例腹部影像学检查提示门静脉增宽、门静脉高压、脾大,但该患者无肝炎病史,也可除外酒精、药物、免疫、寄生虫等致病因素损害。无慢性肝病体征,无*疸及腹水,实验室检查显示肝脏储备功能正常,肝炎病*阴性,肝胆胰癌系列阴性。胃镜检查无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外院),2次B超均未提示门静脉增宽(13mm),尽管MR提示门静脉宽度19mm,未见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相关病症,包括动脉-门静脉瘘、脾毛细血管瘤、门静脉海绵血管瘤等。未见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的相关病症等,包括血栓癌栓形成、门脾静脉受压、肝硬化等。不支持门静脉高压症。

02

患者有持续发热、腹痛、消瘦、肝脾增大,是否存在恶性肿瘤

患者无淋巴结肿大,血象未见异常分布,肿瘤标志物无异常,骨髓未见恶性提示,彩色超声、肺CT与MR未见占位提示;不支持实质空腔脏器肿瘤及血液、淋巴、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肿瘤。

03

患者有肺部受累表现,是否为肺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累及肺部较为罕见,肺布氏杆菌病的常见影像表现包括:肺实变/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或同时存在上述两种表现。此外,少部分表现为支气管炎、肺部结节影。本病例病初发热第5天,胸部DR未见异常,病程第2周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双肺膨胀不良伴炎症。第3周复查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右肺膨胀不良伴炎症。第4周复查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减少,右肺散在多发炎症较前吸收,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及斑片,考虑炎性。结合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特点,以及经标准的布氏杆菌病联合抗菌治疗有良好反应,进一步说明本病例存在肺布氏杆菌病(图1)。

图1 肺布氏杆菌病治疗过程中胸部CT变化

04

患者消瘦、发热、腰背疼痛,是脊柱结核,还是脊柱布氏杆菌感染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均有发热、多汗及腰背部痛,影像学表现均为受累椎体破坏,相邻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可有椎旁脓肿形成。但脊椎结核有结核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多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且多有肺结核病史;影像学以椎体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常见受累椎体失去正常形态即塌陷,脊柱可见向后成角畸形,常见死骨及寒性脓肿(腰大肌脓肿)。而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以椎体破坏及硬化为主,破坏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破坏边缘见硬化边,无死骨形成,椎旁脓肿与腰大肌分界清晰。此外,本病例胸椎MRI提示第9、10胸椎椎体骨质改变,椎间盘损害比较轻,结合患者血清学、胸水细菌学检测不支持结核,骨髓细菌培养有布氏杆菌生长,因此考虑脊柱布氏杆菌感染(图2)。

图2患者胸椎MRI增强显示脊柱布氏杆菌感染

诊疗体会

布氏杆菌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为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并有致残性。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多万。国内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北及东北地区。布鲁菌为细胞内寄生病原菌,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内,破坏机体免疫功能,一旦进入血中,可侵犯全身各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长期间歇性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疲乏、睾丸炎等。然而,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多样,临床上常常容易误诊和漏诊。

本病例在诊治过程中难点有:①布氏杆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等,而本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大,先后有腹痛、腰背疼痛,与典型布氏杆菌病临床特征不符;②该患者居住地有养羊区域,但本人无直接接触史,由于近来发现人通过饮食传染布氏杆菌病的病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通过饮食传染者与接触病羊而致病者相比症状常不典型;③本病例入院后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阴性、血细菌培养阴性,一方面考虑血清学实验有假阴性和假阳性,另一方面与其他细菌生长速度相比,布氏杆菌生长缓慢,需时较长,一般经培养4周后无生长方可放弃。布氏杆菌的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外周血液培养。本例患者骨髓细菌培养且延长培养2周后发现布氏杆菌生长,所以疑诊该病时应延长细菌培养时间,从而提高培养阳性率。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该病例又是一个典型且成功的布氏杆菌病治疗病例,回顾疾病发生发展整个过程:患者有间歇性发热、肝脾大、门静脉增宽、腹痛、布氏杆菌性心包积液、布氏杆菌性双肺膨胀不良伴炎症、胸腔积液、布氏杆菌性肝损伤、布氏杆菌性第9和10胸椎椎体炎,包含了布氏杆菌所致的常见及罕见并发症。根据WHO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应用利福平mg/d联合多西环素mg/d口服,因为患者有肺炎、脊柱炎等多种并发症,我们联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其中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总疗程为12周。2个月后随访,只有第9和10胸椎椎体骨质破坏未修复,其余均正常,包括门静脉宽度。6个月后随访,同上所述,患者病情未再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必须全面分析,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要仔细深挖患者诊断布氏杆菌病的依据有哪些,不符合的依据又有哪些。如果诊断思路狭窄,孤立地看待某一系统的症状、体征,就可能造成误诊、误治。

专家点评

该病例虽有众多表现,但主线是发热伴肝脾大。因此,检查和鉴别诊断应由此展开。在我国,发热性疾病首先考虑的还应是感染性疾病或并发感染。鉴别的疾病种类主要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伴有肝脾大的感染性疾病中,布氏杆菌病应是重要的候选疾病。在本病例诊断过程中,难能可贵的是医疗团队未被一些实验室阴性结果所迷惑,延长血、骨髓培养时间,终于检测出布氏杆菌。这基于医疗团队对发热性疾病诊断思路的清晰认知,更显示了对布氏杆菌病的深刻了解。从本病中我们还应得出另一认知,这就是肝脾大、门静脉高压、肝损害未必是原发于肝脏的疾病。在主要证据不支持肝脏原发疾病时,应及时想到其他伴有肝脏损伤的疾病。

本文由小编摘编自任红主编的《肝脏疾病疑难与经典病例(第三辑)》一书,内容略有改动。

《肝脏疾病疑难与经典病例(第三辑)》共包含57例肝脏病病例,以肝脏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兼顾少见病及疑难病。内容上以完整临床病例描述为主线,以病例的临床特点及体征、症状为切入点,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注重病案与学科新进展结合,并特邀数十位全国知名的肝脏病学专家主审和点评,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肝脏病相关临床问题。书中每个病例均体现了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思维和治疗原则,讨论病例的相关知识点及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肝脏疾病疑难与经典病例(第三辑)》可供肝病科医师、研究生,以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参考。

扫一扫轻松下单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科学出版社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