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乡医学影像
概述
国外报道尸检发现脊柱纵轴脂肪沉积并不少见,但椎体脂肪块国内文献少有报道,患者常因脊椎不适来院检查而意外发现病灶,并常被诊断为血管瘤。
椎体脂肪块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它是由于局部脂肪沉积形成的有薄层包膜包裹的脂肪团块组织。正常骨髓有2种化学组成成分,红骨髓和*骨髓,但各成分所占比例不同。红骨髓包含大约40%水、40%脂肪和8%蛋白质,而*骨髓包含约15%水、80%脂肪和5%蛋白质。红骨髓和*骨髓的血供也不相同。红骨髓有丰富的血窦系统,而*骨髓中血窦被毛细血管、小静脉、薄壁静脉所代替。因此,*骨髓血供不如红骨髓丰富。骨髓的转换和反转换,体内红骨髓、*骨髓的分布因年龄、骨骼组织类型、性别及个人健康状况而不同。尸检证实椎体局灶由*骨髓成分替代的部分在磁共振影像上呈高信号,脂肪沉积多由于年龄增长及其他疾病引起(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变等),也不影响其他疾病的进展。
椎体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椎体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椎体肿瘤,病理组织学上是由极度扩张的有内皮覆盖多的薄壁血管和血窦组成,扩张的血管位于*骨髓之间,血管瘤病理上分为3类,无症状性血管瘤、压迫性血管瘤及症状性血管瘤,由于无症状性血管瘤病理特点为骨小梁中间是脂肪成分或者主要是由脂肪成分构成,在CT表现为低密度,MRI表现为皮下脂肪样密度,因此脂肪沉积需要与无症状性血管瘤鉴别。
椎体脂肪块的影像学表现
CT表现CT检查是发现椎体脂肪块病灶的主要方法,CT横断面扫描病灶表现为骨松质粗点状结构,内可见低密度灶,与血管瘤内残存骨小梁的粗大网眼状结构及粗点状结构较难鉴别
MRI表现MRI扫描图像上,脂肪块呈结节状高信号改变。骨髓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脂肪和非脂肪细胞构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同的骨骼结构,其比例发生明显改变,磁共振提供了这种骨髓腔成分的信息。不同于无症状性血管瘤特征性的斑点状高信号改变,这是由于脂肪沉积内无异常血管结构,STIR脂肪抑制技术进一步区分病灶内部脂肪及软组织及血管成分。
椎体脂肪块的鉴别诊断
椎体脂肪块由于脂肪沉积形成的形态改变类似椎体血管瘤常被误诊,患者多因脊椎不适就诊,临床体征不典型。血管瘤是椎体常见的肿瘤,因所含脂肪成分的多少不同,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不同,压迫性血管瘤主要含软组织成分,可压迫脊髓神经,附件可受累并常有椎体外形的改变,需要临床治疗。症状性血管瘤其骨小梁内间质兼有脂肪及软组织成分,以上这两者通过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而无症状性血管瘤由于以脂肪成分为主,靠CT常规检查与脂肪块鉴别困难,但结合MRI扫描及脂肪抑制技术,前者在矢状位T1、T2加权图像上,呈明显高信号可见纵形条状低信号的典型表现,磁共振脂肪抑制后信号不完全被抑制,可资鉴别。放疗后的椎体改变,由于椎体*骨髓取代红骨髓,T1WI上高信号呈弥漫性改变,不同于脂肪块病灶呈边界清晰局灶性的结节状改变,并且结合病史,不难鉴别。
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椎体内脂肪成分增加,T1WI上高信号表现为斑点状改变,不同于脂肪块的团状形态。
恶性肿瘤T1加权为低信号,多由椎体附件开始骨质破坏,肿块边界不清,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可以鉴别。
参考文献:《椎体脂肪块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作者:施玲华,唐震
精彩推荐:
从0到1
1-10期汇总
全网最全头颅影像解剖学,不容错过(更新版)
全网最全
全身大关节影像解剖,不容错过(更新版)
脊柱、脊髓解剖及常见疾病汇总(41篇)
乳腺解剖及影像学检查详细汇总
心胸系统文章汇总(篇)
鼎湖影像:专业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