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4月20日电题:建设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海南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华社记者刘邓
海南经济特区包含大量农村人口,经过多年探索,海南坚持“小财*”办“大民生”和以人民为中心“阳光普照”的理念,在全国率先实施许多重大民生事项,推动“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加快推进,建设海南人民幸福家园的梦想正逐步走向现实。
(小标题)扩量、促均、提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
儋州市木棠镇61岁的符先生去年底在“*门关”打了个转,将他救回来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张志愿。“张院士亲自操刀为患者进行了颌面腮腺肿瘤摘除手术,手术难度非常高,术后符先生状况良好,以前当地是做不了的。”医院常务副院长张少明告诉记者。
如今得益于沪琼两地建立跨省辐射型医联体,医院由上海九院全面托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专家的高水平诊疗,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大病出岛”的难题。
这正是海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品质重要举措之一:“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工程近年来取得的成果。
年海南省第六次*代会确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先行区的目标,五年多以来,海南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扩量、促均、提效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五网”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建成“全光网省”,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固定宽带网速跨入全国中上行列。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减少贫困人口61.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项职工社会保险实现全省统筹、覆盖,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省统一。建设保障性住房19.8万套,受益73万人。改造农村危房17.6万户,惠及79万人。
合作办学办医成果丰硕,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工程,引进和洽谈合作办学53家、办医48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名校和解放*医院、医院先后在海南设立附属中小学、分院。引进一批“好校长好教师、好院长、好医生”,实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等。
(小标题)“小财*”办“大民生”多项举措全国率先
近年来,海南有许多重大民生事项在全国率先实施。
海南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低保全省覆盖;率先建立省级统一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现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全覆盖”。率先实行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率先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率先对边远贫困地区和核心生态保护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率先实现中职教育免费注册入学。率先统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率先出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办法;率先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率先实行医疗保险基金总额控制;率先开展工伤保险预防工作……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海南经济体量小、财*收入少的现实省情不容忽视。
海南自2008年明确提出要将省和市县财*每年新增财力的55%以上投入民生。近几年,海南每年财*支出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
“海南省地域小、人口少,推行普惠民生措施所需资金量相对不大,小钱有时能收到大实效;海南省直管市县的体制,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公共财*资金的直接拨付,最有条件搞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说。
(小标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不会止步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基础差、经济体量小,海南在公共服务供给的质和量上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为此,未来几年海南将着力完成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确保所有市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实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样板工程和乡村卫生院(室)全面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力争到年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努力让群众“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彰显着海南持续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决心。“经过测算,只要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到年每年拿出七成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完全有保障。”海南省委*策研究室副主任谭丽琳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建议,海南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领域涉及的规划和重大项目等,纳入“多规合一”中,主要按服务人口而不是行*区划来配置公共资源,努力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海南省*府日前已印发《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到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如期建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