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轴向非增强骨算法通过右颞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一例外耳道闭锁伴膜异形(白色星号)和骨质异常(箭头)的骨质(黑色星号)闭锁。图-2.冠状骨算法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通过左侧颞骨在椭圆形窗闭锁的情况下与覆盖闭锁窗口的面部神经鼓室段。箭头指向面神经。图-3.通过舌下上颈部的轴向后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右外耳道下右腮腺空间内的异常斑块增强(继发于感染的下传播)。图-4.冠状位放大骨骼算法通过右颞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右下外耳道有骨质斑点的骨质破坏,符合胆脂瘤(箭头)。图-5.通过右侧颞骨的冠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经典的角化病闭孔调查结果;外观良好的软组织填充外耳道(星号),无骨质改变。图-6.通过右侧颞骨的冠状位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符合内侧管纤维化的发现,具有与完整鼓膜相邻的经典新月形软组织(箭头)。图-7.轴骨算法右颞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骨外耳道的经典周围骨质过度生长与外生骨疣或“冲浪者的耳朵”(箭头)一致。图-8.通过左侧颞骨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与骨瘤一致的膜和骨外耳道交界处附近的小骨损伤。图-9.右侧外耳道的冠状位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发现为鳞状细胞癌的管底部的破坏性病变(箭头)。图-10.通过舌下上颈的轴向后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来自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原发的右腮腺(箭头)内的大坏死节点。图-11.通过左中耳腔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与听小骨相邻的软组织肿块(箭头),伴随着与砧骨短缩过程(星号)的一些破坏与胆脂瘤相一致。图-12.右中耳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完全听骨链破坏的大胆脂瘤(箭头)。图-13.CT轴位扫描图像显示左中耳砧骨短流程的破坏,对骨头后(箭头)和乳突气房二次混浊(星号)。图-14.右侧颞骨的冠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来自胆脂瘤的黑色(黑色箭头)和小骨破坏(白色箭头)。图-15.轴位T1加权增强磁共振图像通过颞骨显示左岩尖等信号的肿块(箭头)。图-16.如图-15所示,通过左侧岩尖的轴向后核磁共振图像显示伴有一些周边增强的非增强病灶(箭头)。图-17.图-15和-16中相同患者的轴向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病灶内增加的T2信号强度(箭头)。图-18.通过图-15至-17中所示的相同病变的轴向扩散加权磁共振图像证实与胆脂瘤(箭头)一致的受限扩散(亮信号)。图-19.通过左侧颞骨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颈动脉管的水平段延伸至中耳(箭头),与颈动脉异常一致。图-20.轴位CT图像通过左颞骨显示小肿块(箭头)在耳蜗角,从颈动脉分离,发现是一个小的血管球瘤。图-21.前部塌陷的磁共振动脉造影显示颈动脉左侧水平段的横向位移(箭头)与异常颈动脉一致。图-22.通过右侧颞骨内听道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前庭(星号)和外侧半规管(箭头)的正常配置。图-23.通过内耳道的轴向薄层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耳蜗(箭头),前庭(星号)和外侧半规管(箭头)的正常亮信号。图-24.通过左侧耳蜗的轴向3-T薄切片T2加权像显示耳蜗(长箭头)和下前庭神经(短箭头),以及棘孔(星号)处的显着血管环。中心的蜗牛和基底膜也被确定。图-25.通过左侧颞骨的斜轴短轴重建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了上半规管的前顶的局灶裂开(箭头)。图-26.左颞骨的冠状位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上半规管(箭头)顶部的局灶性裂开。图-27.左颞骨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左前庭(星号)的不正常囊性变化。图-28.左颞骨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前庭后面的左内淋巴管异常增大(箭头)。图-29.如图-28所示,同一患者左颞骨的轴向薄层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前庭后方左侧内淋巴管(箭头)的亮信号强度异常增大。图-30.左侧颞骨的轴向薄片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异常增加的信号强度,前庭(星号)增大和耳蜗(箭头)的异常配置。图-31.通过左前庭的轴向薄层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在内耳内流体的正常明亮信号强度所包围的后前庭内的小局灶性充盈缺损(箭头)。图-32.如图-31所示,同一位患者左前庭轴向后核磁共振薄层磁共振图像显示该腔内神经鞘瘤的增强(箭头)。图-33.通过左侧颞骨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左侧外半规管(白色箭头)和前庭(黑色箭头)内的密度异常与骨化性迷路炎相一致。图-34.右侧颞骨的轴位放大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正常明亮的骨质密度的裂隙,在耳蜗外侧基底转弯处(箭头)前方微弱地丧失。图-35.通过岩尖的轴向T1加权非对比磁共振图像显示与正常不对称骨髓(箭头)一致的右侧岩尖的信号强度增加。图-36.轴向骨算法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与图-35相同,显示右侧岩尖的正常骨性骨髓,没有包围侵袭性特征(箭头)。图-37.轴位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左侧岩尖端内增强的信号强度与良性岩尖顶陷液(箭头)一致。图-38.左侧颞骨的轴向放大的T1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左侧岩尖的信号强度增加,并有轻微的扩张(箭头)。图-39.通过与图-38相同的水平的轴向放大的T2-加权图像显示了与胆固醇肉芽肿相一致的明亮的T2信号强度(箭头)。图-40.轴位骨算法通过头骨基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在右侧岩尖内病变的良性扩张符合胆固醇肉芽肿(箭头)。图-41.轴位骨算法通过头骨基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右侧枕骨缝线处的细微软骨样钙化基质(箭头)与软骨肉瘤一致。图-42.通过左侧枕骨缝线的轴位T1加权后增强图像显示螺旋增强与软骨肉瘤一致(箭头)。图-43.通过左侧颞骨的轴向T1加权后对比磁共振图像显示沿面神经迷路,迷走神经节和鼓室节段的颞叶内途径异常增强,在外侧内听道内具有增强的“簇”增强,与疱疹,或贝尔麻痹(箭头概述)。图-44.通过左侧颞骨的轴位放大后增强后T1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在外侧内听道和延伸至膝状神经节(黑色箭头)的面神经迷路段(白色箭头)内的强烈增强;该病变被认为是面神经神经鞘瘤。图-45.右颞骨的轴向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面神经迷路神经节迷路节段的良性增大(箭头)。图-46.通过左侧颞骨的轴向放大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了在面部神经血管瘤的经典膝节神经节中的异常“蜂窝状”骨质改变(箭头)。图-47.通过与图-46相同水平的轴向放大后增强后T1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了面神经血管瘤的快速增强典型(箭头)。图-48.通过左侧内耳道的冠状薄层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与上前庭神经相邻的正常明亮的脑脊液内的小填充缺陷,与小前庭神经鞘瘤(箭头)一致。图-49.左侧前庭神经鞘瘤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三维绘制。彩色纤维束(箭头)表示第七和第八颅神经的位置,位移低于神经鞘瘤。图-50.通过左桥小脑桥角的轴位后对比T1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硬脑膜尾增大的病灶,符合脑膜瘤(箭头)。图-51.通过左小脑桥脑角轴向扩散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与表皮样肿瘤一致的受限扩散(明亮信号;箭头)。图-52.通过右侧内听道(IAC)的倾斜矢状薄层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IAC神经的正常构型,面神经优于左(前),上神经优于左(后方),耳蜗神经在左侧(前方)下方,下方前庭神经在右方(后方)下方。箭头指向耳蜗神经。图-53.右侧内耳的薄片T2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了膜囊的正常解剖结构(箭头)。图-54.通过右侧颈静脉孔的冠状前后对比T1加权磁共振图像显示了与颈静脉孔副神经节瘤(箭头)一致的内部流动空隙(“辣椒”)的强烈增强病灶。图-55.冠状骨算法通过与图-54相同水平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了与副神经节瘤(箭头)一致的与右侧颈静脉孔相关的渗透性变化。图-56.轴向骨算法通过左侧颈静脉孔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左侧颈静脉脑膜瘤的细微骨质硬化改变(箭头)。图-57.轴向骨算法左颞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来自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左侧颈静脉孔的良性扇形,几乎手术切缘(箭头)。
上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图解」--听力电生理评估参考:CummingsOt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
dx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