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影像学诊断的发展和应用,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高。
肝占位,通俗来讲就是肝脏上长了一个东西,占据了一部分正常肝脏,但肝占位并不是“肝癌”的代名词。当体检发现肝占位时,需在医生的建议下,进一步进行AFP(甲胎蛋白)、肝脏增强CT、增强MR(磁共振)等更多的检查。
虽然临床上对于肝占位的良恶性鉴别,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但至关重要,必要时可采用目前临床级别的肝癌早筛新技术以及肝脏穿刺活检,只有确定了肝占位的良恶性,才能进行对应的及时治疗。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
肝左叶稍缩小,肝左叶见不规则团块状,稍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约55*41毫米,增强扫描可见不均质强化,以延迟期为主,肝动脉门脉左支早显。肝内散在稍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各期均可见明显强化,较大者位于S7段约22*16毫米,肝内见散在无强化低密度结节,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增大壁增厚,内见环状稍增强密度影,脾脏不大,实质密度均等并均值强化,胰腺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
提示肝脏形态大小,轮廓光整,肝左叶体积缩小,肝内信号欠均匀,肝左右叶交界区,肝包膜下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边界欠清。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可见轻度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呈相对稍低信号,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该病灶周围及肝S7段散在数个类似强化结节影,较大者约为15*10毫米,另肝实质内见多发,长T1长T2信号影,较大者位于肝左叶,直径约17毫米,增强后无强化,肝内血管床显示欠佳,肝静脉左右分支管腔变细。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未见异常,胆囊增大,胆囊内可见多发短T1短T2信号小结节,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胰腺脾脏未见异常。
病理结果
(左半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切缘)未见肿瘤累及
(胆囊)慢性胆囊炎
这一检测结果,与莱思宁检测结果吻合,也让医生和W先生的家人都舒了一口气,终于拨云见日,原来是虚惊一场。
专家建议肝癌筛查人群健康人群需要定期体检,建议1-2年体检1次;如果是肝炎携带者,最好至少1年1次;对于肝硬化病人,需要缩短检查时间,3-6个月检查1次;
筛查方法通常采用AFP或肿瘤异常蛋白作为基本筛查,但临床中发现AFP阴性的病人中,仍有15%-30%的会发生肝癌。如果增加肿瘤异常蛋白的筛查,可以提高阳性筛查率,同时还可以做增强CT、增强MR;
肝占位良恶性鉴别通常可以做AFP、增强CT、普美显增强MR等,甚至还可以做肝动脉造影,必要的时候可以做肝脏穿刺活检,通过这些常规方法,可以实现大部分肝占位患者的良恶性鉴别;
不适合肝脏穿刺活检的患者如对怀疑患有肝血管瘤的患者,因肝脏穿刺活检会造成出血,无法行肝脏穿刺活检。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肝癌早筛的新技术。WGS多维度变异肝癌早筛—莱思宁检测就是这样一项技术。正如本案例患者,莱思宁的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相吻合,与临床相符。未来,期待随着更多病例积累,更多证据支持,肝癌早筛新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肝病患者。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图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引用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肝友问题
①
点击文章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