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血管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腮腺手术切口
TUhjnbcbe - 2021/8/14 18:55:00
白癜风最好用中药治疗 http://m.39.net/pf/a_4790119.html

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80%,治疗腮腺肿瘤最主要的方法是腮腺切除(Parotidectomy)。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颌面外科医生在手术切口和切除方式上有多种改进及选择,以减少手术瘢痕和尽可能避免手术并发症。

在手术术式上根据肿瘤自身特点,主要包括腮腺包膜外切除术,又称囊外切除术(ExtracapsulardissectionED),该术式要求比较特殊,是将肿瘤包膜外1-3毫米的正常组织在内的正常组织和肿瘤一并完整切除,这样肿瘤复发的概率大大降低。腮腺浅叶切除术(Superficialparotidectomy,SP),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又称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artialSuperficialParotidectomy,PSP),腮腺全切除术(TotalParotidectomy,TP)。

腮腺肿瘤手术切口有传统经典的S形切口、V或N形切口、耳前-发迹线切口,耳后隐蔽切口,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切口和颌后切口等。

经典“S”形切口

经典S形切口又称为“BlairS形切口”,为Gutierrez在年首次报道。采用从耳前绕下颌角的类“S”形切口,其优点暴露充分,便于显露,但是美观程度略差。

做传统的S形切口,术前借助CT及MRI明确患者的肿瘤部位,标记切口路径。于患者的耳屏上方垂直向下,绕到耳垂的后方,在乳突尖前方下部位置,顺颌角延伸2cm直到舌骨大角部位。这种切口创伤大,耗时间,术后瘢痕明显,并且发生术后面瘫、涎瘘等并发症的概率高。

患者麻醉后,切开肿瘤部位皮肤、皮下组织与颈阔肌,充分显露患者腮腺及解剖面神经,依次切除腮腺部位的肿瘤、腮腺浅叶与耳大神经分支。如果患者肿瘤在深叶,可以先将腮腺浅叶切除,然后逐渐游离到肿瘤的浅层面神经并将其切除,之后复位皮瓣及逐步进行缝合,常规为患者放置引流管,术后予以抗感染处理。

改良除皱美容切口

V或N形切口是根据面部除皱切口改良而来的,切口起点为耳屏前上方处(根据肿瘤部位有时切口可向上延伸至鬓角发迹),以耳屏前颧弓根部为起点,由此沿耳屏游离缘内侧1-2mm切开,向下经由耳垂前皱纹,绕过耳垂至耳垂后沟,并由耳垂后沟向上至耳廓后沟,此为类V形切口;V形切口向后延伸与外耳道上壁平行处拐角,呈圆弧状入耳后发际,在发际内走行最后止于颈部,此为N形切口。

全麻成功后,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做皮肤切口标记,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在耳屏处沿耳屏软骨表面分离至外耳道软骨,暴露腮腺后极的上部,在耳后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分离。翻瓣过程中经过耳大神经浅面,注意保护该神经。继而达颈阔肌深面,沿颈阔肌深面翻瓣暴露腮腺前缘,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游离腮腺后下部达二腹肌,并暴露二腹肌后腹,切除周围腮腺浅叶组织。如果腮腺肿瘤为深叶者可以切除深叶与肿瘤组织,复位浅叶后进行缝合固定,给予缝合及负压引流,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处理。

V或N形美容切口不能低位引流,术后需要适当的延长引流物放置时间,更加仔细的加压包扎,才能有效预防术后积液及涎瘘。

Ref.王浩,冯芝恩,李金忠.改良美容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7(6):-.

耳前-发际线切口

以耳垂为起点,于耳前区垂直向上做切口,在耳轮角处将切口转向前,进入发际线内,并根据肿物大小及位置向前延伸适当的长度。在应用该种术式时,通常先解剖面神经颧支或颞支,再顺其向后寻找面神经总干,然后解剖与肿瘤相关的其他面神经分支,最后切除肿瘤及区域腮腺组织。该术式将切口隐蔽于发际线内,美观程度高。但由于暴露的术区范围有限,故仅适用于耳垂平面以上,或下界稍低于耳垂平面的腮腺肿瘤。

Ref.GracianoAJ,ChoneCT,FischerCA.Cervi
1
查看完整版本: 腮腺手术切口